就是愛分享
在專案管理領域中,有PMI(國際專案管理學會,總部設在美國)與IPMA(國際專案管理協會,總部設在荷蘭)之兩大不同體系。PMI運用在企業界,IPMA被學術界所重用;另外PMI是基於全球化的考量,如目前全球化語言是英文,反觀,歐洲較注重在地文化,強調各國在地化特色。



美國應用專案管理領域非常廣泛,包含最難大量生產的電影業,好萊塢電影是美國的藝術事業,電影使用專案管理手法,讓流程標準化,其衡量指標為「票房」,讓票房顯示出電影事業的競爭力、績效,像是「鐵達尼」、「哈利波特」,這些都是歐洲的小說,卻在美國拍攝成電影,票房獨步全世界。相對的,歐洲強調在地文化,例如:法國是美學電影的代表、德國的民族電影代表、義大利的寫實電影代表等,這些差異顯示出歐洲在地文化與全球化走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軌道上。



在認証制度體系方面,也是有分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專案管理師)和IPMA。其中PMP是以美國PMI的統一標準核發證照,取得PMP資格者即為「專案管理專業人士」,全世界只有一種標準,不管您是在美國,日本,台灣或大陸水準統統一樣;而IPMA是以各會員國依不同程度檢定認可認可發與證照,然而其分級檢定界線模糊,像是托福、 TOEIC,而檢定後的核定標準以「專案的職稱」來分界,例如:D級等同於專案副理、A級等同於專案副總,假如今天一個學生考取IPMA的D級證照就等同於專案副理,但其專案實務能力是否等同於專案副理,其實是一個問號,專案人仕考取A級即可擔任公司專案副總嗎?這名稱的設計在企業會有些許的爭議性。

若是以通行性來說,由於PMP由美國PMI統一發照,通行於世界各地,而IPMA是以歐洲各國為大本營,由各會員國自行發照,而IPMA由台灣認定核可程度,,到其它歐洲國家認定卻不一定相同,又各國認証名稱的不一致,大陸叫IPMP、台灣稱IPMA、美國稱PMC。

PMP分佈141國家(遍及五大洲),有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大陸日本新加坡、歐洲的德國英國、大洋洲的澳洲、非洲的南非…等;而IPMA都集中在 42國家(以歐洲為主),波蘭、捷克、塞爾、烏克蘭、匈牙利、葡萄牙、羅馬尼亞…等歐洲國家,少數非歐洲國家如:伊郎、南非、科威特…等。

應用方面,PMP為企業界及實務界所重用,而IPMA為學術合作之領域所重視。像是中鋼、台積電、日月光、104人力銀行、精誠資訊等對於員工PMP取得的要求,又或者今天想從副理晉升為經理、經理晉升為處長,PMP證照即是很棒的考核標準;IPMA以教授教學為主,因業界專案實務經驗有限,故偏向理論論點 出發,合作對象與民間學校龍華科技大學,大漢或育英護校等尚有其它學術單位合作,以上僅是兩者之差異,在不同的領域中各領春秋。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