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分享
這個猜數字程式
我是將數字逐一核對
相同位置的就是A,不同位置的數字也就是B

當一寫出來之後就開始想"亂數不重複"的程式
連今天下課休息時間都在想 ~.~

這個"亂數不重複"的小程式
我是將產生的亂數逐一數字檢查
如果有重複的再產生一次直到都沒重複為止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public class NumGue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
String s1;
boolean hasGuess = true;
boolean jude;
// 產生亂數不重複的數字
do {
jude = false;
i =(int)((Math.random()*10000)+1);
s1=String.valueOf(i);
if (s1.length() == 4){
for (int m=0;m<3;m++)
for (int n=m+1;n<4;n++){
if (s1.charAt(m) == s1.charAt(n)){
jude = true;
break;
}
}
}else jude = true;
}while (jude);

// 開始猜數字
while(hasGuess){
int a=0,b=0;
String c1 = JOptionPane.showInputDialog("請輸入4個 0-9"+
"不重複的數字:");
for (int x=0;x<4;x++)
for (int y=0;y<4;y++){
if ( s1.charAt(x) == c1.charAt(y)){
if (x == y) a++;
else b++;
}
}

if (a == 4){
hasGuess = false;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null,"恭喜您猜對了!");
}else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null,a + "A "
+ b + "B");
}
}
}


不過用Math.random()有個缺點
雖然我有乘上10000產生四位數的整數
但還是會有極少極少的機率會產生三位數的整數!!
所以有加入一個判斷式來檢查若沒有產生四位數時再做一次

此外湯老師有給我一隻"亂數不重複"的小程式
有用到Collections、Vector的觀念
為了尊重湯老師的版權
(老師時常有告戒我們要做個有禮貌的程式設計師 ^^)
如果有需要的同學可以私密給我

閱讀全文...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就是愛分享
今天呂老師的資料庫設計課將Access作詳細的實務操作
所以來整理一下Access的重點

Access可說是第一個引進物件導向的資料庫軟體
「物件導向」只是設計時,Access提供的大原則
對開發人員的另一關鍵是「物件」之定義
可使用的物件都是系統所定義
例如在表單及報表設計視窗中,「可被選取者,皆是物件」
而物件就是編輯、程式處理的基本單位

Access由2000版起,可製作兩種資料庫
分別是一般(mdb)及專案資料庫(adp)
後者就是在主從架構中之前端應用程式
而可與Access密切整合的資料庫伺服器是SQL Server
同時Access亦內建與SQL Server有關的工具
可將一般資料庫的資料表上傳至SQL Server內

Access由2000版起,加入製作資料頁的功能
可快速製作與資料庫結合的網頁
原理是在網頁中加入XML標記結合至資料庫
開發人員也可使用VBScript語法,處理網頁取得的紀錄集

Access的缺點是無法編譯為可單獨執行的檔案(exe)
所以資料庫的保全及部署(使用MOD)較為麻煩
另外Access被微軟定位為桌上型的前端資料庫
如果在網路上同時多人(七、八人以上)使用資料庫的話
Access不如SQL Server來得穩定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隨着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和隨身碟的普遍流行
電腦病毒從早期開玩笑、破壞系統等行為
進化到盜取個人資料的木馬程式
因此帳密的設定是防範被盜用的第一步驟
通常都會建議採用複雜性密碼
也就是八個字以上,由數字、英文與字母大小寫所組成

這個程式是個簡單的密碼安全檢查程式


public class For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pw = "ab12";
boolean hasNumber = false;
boolean hasLetter = false;

for (int i=0;i char c = pw.charAt(i);
int n = c;
if (n >= 48 & n <= 57){
System.out.println("是數字");
hasNumber = true;
}
else if (n >=65 & n <= 90){
System.out.println("是文字");
hasLetter = true;
}
else if (n >=97 & n <= 122){
System.out.println("是文字");
hasLetter = true;
}
}

if (hasNumber & hasLetter == true )
System.out.println("密碼安全");
else System.out.println("密碼不安全喔");
}
}

另一個程式是條件判斷式的程式練習 - BMI指數公式計算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public class BM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loat h,w,b;
String s = JOptionPane.showInputDialog("身高(公分):");
h = Integer.parseInt(s) / 100f;
s = JOptionPane.showInputDialog("體重(公斤):");
w = Integer.parseInt(s);

b = w/(h*h);
b = b + 0.005f;
b = b * 100;
b = (int)b;
b = b /100.0f;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null, "身高 " + h * 100 + "公分 ; 體重 " +w + "公斤" +
" ; BMI值是 " +b);

if (b < 18.5){
System.out.print("過輕");
}
else if (b >= 18.5 & b < 24){
System.out.print("正常");
}
else if (b >24 & b < 27){
System.out.print("過重");
}
else if (b >27 & b < 30){
System.out.print("輕度肥胖");
}
else if (b > 30 & b < 35){
System.out.print("中度肥胖");
}
else {
System.out.print("重度肥胖");
}
System.out.println(" - BMI 關心您 ^^");
}
}

最後一個是最基本的迴圈程式練習 - 9x9乘法表

public class Math9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m=1;m<10;m++){
for(int n=2;n<10;n++){
System.out.print(n+"*"+m+"="+m*n+"\t");
}
System.out.println();
}
}
}


閱讀全文...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就是愛分享
JAVA是由C++程式語言簡化而來
同時也是一種來自印尼蘇門答臘的咖啡品種

雖然以前學過BASIC、PASCAL、COBOL、C
還寫過Z80、8088單晶片組合語言
但一碰到C++和JAVA程式語言總是學不好
因為是與以往不同觀念的物件導向程式語言
學習JAVA有很多觀念會卡在以前程式語言的死胡同之中

嗯!而我對咖啡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他的香味和好喝
恨的是喝完之後我胃會不舒服
所以我有時候會加兩包糖
但這樣就跟喝糖水沒兩樣了啊!

學習JAVA和喝JAVA咖啡一樣讓我又愛又恨
或許在湯老師的授業解惑之下不會再有這種煩惱了!

閱讀全文...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就是愛分享
一般對資料庫的設計可分為兩種:
  • 由上而下(Top-Down),也就是由大而小,先從實體著手後,進行每個實體的屬性設計,再進行實體間的關聯性設計,實體關聯圖的設計模式就是屬於這種方式。

  • 由下而上(Bottom-Up),也就是由小而大,先從屬性的收集,再將其分類成不同的實體,再進行實體間的關聯性設計,資料流程圖的設計模式,就比較屬於這種的設計模式。


不過實際上我們有時會採用綜合式的進行,先以由上而下的模式進行,再使用由下而上的方式來檢查是否不足點。

首先依需求與分析建構之後,產生如下圖的概念實體關聯圖,並藉由此模型即可透過資訊人員與企業的客戶作一溝通的中介模型,來達到暸解企業的真正現況。



接著進而轉換成關聯式資料模型中的實際式實體關聯圖(Physical 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ERD),讓資料庫設計人員,依據所使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實際建構出資料庫綱要,進而讓程式設計師來進行應用程式的撰寫與開發。
在轉換的過程中,必須先將所有的實體和鍵值呈現出來,不過有時會在一些不當的情形之下,也可能會造成在一些實作上的困擾和影響,如下圖:



針對不當設計所可能引發的異動操作異常問題,就必須進行正規化,逐一將不當的單一個關聯做適當的切割成兩個或更多個不同的關聯,所以也稱為「切割理論」。在正規化的處理過程中,一定會從第一正規化、第二正規化...直到第五正規化,雖實作不一定要處理到第五正規化,但至少在處理的先後順序,一定會依循從小到大的規則,如下圖: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一般在應用軟體的程式開發上,目前最常被使用的為「模型-視界-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簡稱MVC)的基本架構。如同一般的應用軟體開發,在資料庫系統的軟體開發上,從前端使用者至後端的資料庫伺服器,可依據程式開發的功能性不同,依邏輯架構可分為四個不同的部份,分別為:
  • 展現邏輯層:主要功能在於使用者介面上的表現以及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聯,目前皆以圖形化介面來展現結果。
  • 商業邏輯層:主要功能在於將使用者輸入的資料,或是將使用者從資料庫中所查詢的資料,依據不同企業文化或流程,經過不同程式的運算,或不同程式將資料彙整,再傳送至展現邏輯層,呈現出使用者的需求。
  • 資料存取邏輯層:主要是負責對後端資料庫如何進行存取的動作,例如採用SQL當成與資料庫之間的存取語言。
  • 資料邏輯層:主要是負責資料的儲存,以及資料的管理部份,通常此「資料邏輯層」即為「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資料庫」(Database)。

    以上四個不同功能層,之所以要依此邏輯方式切割的主要目的在於方便在架構實體架構時,可符合不同的需求和彈性地組合出不同實體的架構方式。而由於網際網路的普遍,從Client/Server的主從架構,演變成三層式架構,也就是將商業邏輯層獨立出來,並位於另一部伺服器之中,而此伺服器稱之為應用伺服器。

    三層式架構又分成兩種方式,其差異在於資料存取羅及所在的位置,其一位於應用伺服器,例如使用ASP.NET、JSP或PHP的網頁程式來開發商業邏輯時,在語法中直接嵌入SQL語法(如圖A);倘若在這些的網頁程式中,利用遠端呼叫(Remote Procesure Call,簡稱RPC)來執行資料儲存伺服中的「預存程序」,做為資料存取之用,並傳回應用伺服器的架構(如圖B)。


    資料庫系統是由一群彼此相關的資料,以及存取和管理這些資料的應用軟體所組成的一個集合體。

    而資料庫系統與應用軟體之間,就必須利用中介軟體(Middleware),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程式設計者必須面對不同的作業系統平台、不同網路協定以及不同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而發展出來的,讓使用者所使用或開發的應用程式可以單純化,將不需要考慮的因素給透明化。

    中介軟體有以下兩種:
  • ODBC:微軟公司所開發的「ODBC資料來源管理員」,分成為使用者所看見的「資料來源名稱」(DSN)和不同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驅動程式」(Driver)兩大部份。
  • JDBC:讓JAVA程式語言透過它來進行資料庫管理系統,主要可分為四種型態。

    塑模與模型
    模型就像房地產樣品屋的模型一樣
    在塑造模型的過程稱為「塑模」(Modeling)
    而塑模後的東西就是「模型」(Model)

    目前較為通用的模型大致有三種:
    1.資料流程圖:處理為主,注重資料流程動作
    2.實體關聯模型:資料為主,表示資料庫圖面
    3.統一塑模語言:物件導向,程式開發物件關係圖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今天老師教如何用VISIO畫網路圖

先來幾個練習

橋接器


交換器


路由器

接下來就是作業
因為家裡窮,只有2台電腦和數據機
剛好朋友的公司想改善網路環境
所以就以他公司為例畫了一個網路架構圖
請老師多指教 ^^


另外以下是Case Study 作業練習(中小企業網路升級)
硬體報價是參考拍賣網,加上服務報價總共100,000元(含稅)。
由於缺乏這方面的業務經驗,還請老師多指教 ^^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今天下午老師講到無線上網
剛好最近N82入手
而學校這邊有無線網路環境
於是跟一樓服務台申請了無線網路臨時帳號
然後用N82來行動上網看看

N82提供3.5G(HSDPA)行動通訊技術
一般在手機的:功能表 -> 工具 -> WLAN
掃描可用的WLAN存取點(IAP)
例如學校的SCE WLAN或者WiFly無線寬頻網路
WiFly的費用有100元/天或500元/月兩種不限次數無線上網
但覆蓋率低,僅限大台北地區
而且上網必須先找熱點,找到之後也只能在周圍150公尺內使用
移動性不佳,傳輸速率亦較慢(512Kbps)
當設定完畢就"開始網路瀏覽"
成功之後就輸入網址即可

如果是自己的AP
功能表 -> 工具 -> 設定 -> 連線 -> 存取點 -> AP名稱
然後進行存取點細節(此部分為WIFI設定核心)的設定

重點來了...
這兩天有在學校用手機行動上網
今天出門時電池還有4格
用了半小時的行動上網
哇...電池掉到只剩1格
N82用戶指南提到"使用WLAN的功能,或使用其他功能時允許這些功能在背景中運行,會增加電池的耗電量及縮短電池壽命" ~"~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柯博文是在某大學推廣教育部上職訓課程的學生,當進入教室坐定之後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執行即時通,看看有誰在線上,給他登登登一下,順便清除一些垃圾信,接著繼續邊吃剛買的早餐邊打開瀏覽器到壹頻果網路、中時電子報、聯合新聞網看新聞,等看完也差不多快要上課了。趕快打開自己的部落格,看一下有沒有人留言,然後開始將練習好的作業貼上去,並美化版面。

在瀏覽網頁的過程當中,雖然大多都在短時間就打開了,但期間所傳輸的資料和訊號,都是花了許多技術和硬體以確保完整的傳達,就像某快遞公司的廣告口號:使命必達。

首先題外話對於誰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腦,一般公認是1946年2月在費城首次公開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不過最近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卻由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這台電子電腦取而代之,他是由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約翰•文森特•阿塔納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Berry)在1937年至1941年間所開發出來的。

到了1977年,蘋果電腦發表個人電腦Apple II。1981年,IBM發表開放架構的個人電腦IBM PC,使個人電腦在家庭和商業開始廣泛的使用。

其實人們很早就在思考如何將電腦之間和周邊設備連接起來分享資料和資源,於是乎在1968年夏威夷大學將歐胡島的IBM 360,利用無線電系統與分散在各離島和海域船隻上的讀卡機及終端機,形成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

不過一般還是以1969年美國國防部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史丹佛研究所和猶他大學等四地設立的ARPAnet實驗網路(為Internet網路的前身),作為現代網路的起源。

1972年7月Bob Metcalfe在全錄(Xerox PARC)工作,他將公司的多台ALOT個人電腦連接到EARS雷射印表機上,並將其稱為ALOT ALOHA網路,這個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個人電腦所準備的區域網路(LAN,Local Area Network)。在1973年5月22日開始運作,當天Robert Metcalfe宣稱將其改名為「乙太網路」(Ethernet)。後來在1979年,Metcalfe離開PARC,成立3Com,一家電腦網路設備的製造商。

到了1970年代末期,已有各自不同的區域網路技術誕生,例如Datapoint的ARCnet網路。不過乙太網路後來是使用者最多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容易架設與維護,便宜的器材設備,以及簡單的工作原理。但更重要的是Robert Metcalfe執意將乙太網路推展成業界標準,而不是某個廠商的專屬技術。1981年6月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協會的802專案委員會決定由委員會內的802.3小組,以DIX(DEC、Intel與Xerox)聯盟制定的乙太網路規格為基礎開發了802.3標準。1989年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組織將其納入IS88023標準後等於是得到了國際性的認可。

另一方面,1983年1月1日,在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網)中,TCP/IP協定取代了舊的網路核心協定(NCP,Network Core Protocol),從而成為今天的網際網路的基石。最早的TCP/IP由文頓‧瑟夫(Vinton Cerf)和羅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兩位開發,慢慢地通過競爭戰勝了其他一些網路協定的方案,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OSI參考模型。

TCP/IP協定採用四層(layer)架構,具有簡單、易於實作、效率等特性。而OSI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 開放系統互連架構 ) 則分為7層,是由ISO和 ITU所創建的網路架構標準,其目的是提供資料網路的標準以促使多廠牌之間的設備得以互相溝通。OSI與TCP/IP對應關係如下:



就表面上來看,如果在家裡想要瀏覽某個學校的網頁時,如果是中華電信Hinet非固定制,第一次要先設定PPPoE連線,輸入個人帳號和密碼建立網路連線捷徑,以後只要執行該捷徑即可,ISP會分配一組浮動IP;或者在無線AP設定剛才的帳密,以後直接打開瀏覽器就可以輸入網址了。

而如果是固定制的話,因為是固定IP,所以不需要進行網路撥號連線動作就可以上網,同時若有需要也可以架設開放給網路上其他人使用或瀏覽的伺服器。

接著透過個人電腦的網路卡、網路線、數據機,以及中華電信的電話線路連上網際網路,經過該學校的校園主幹網路和區域網路(路由器、防火牆、交換器、光纖等硬體設備和傳輸媒介),找到了可能位於某個機房的網頁伺服器,最後將網頁的內容按照最佳的路徑再回傳到家裡的個人電腦(如圖例)。



而整個過程,就是透過OSI的七層通訊協定將家裡的個人電腦和學校的網頁伺服器建立溝通。為了要讓資料封包由來源向前行進到目的地,來源處的OSI模型各層必須與目的地的相對各層溝通,這種形式的溝通稱為對等式通訊(peer-to-peer)。在這種通訊過程中,各層協定在雙方對等層間交換的資訊,稱為協定資料單元(PDU)。

來源電腦上各層的通訊,是以各層特定的協定資料單元來進行通訊,而目的地電腦上的相對層相互通訊,資料在網路上是先在來源電腦上進行封裝,然後再傳送至目的地。

OSI模型的每一層透過封裝作業將上一層的協定資料單元放入資料欄位中,然後加入本層所需的表頭和尾標來執行功能。當資料向下移動穿透OSI模型各層時,會加上層所需的表頭和尾標。在第7、第6,及第5各層加入此種資訊後,第4層會加入更多資訊。這個資料群組,也就是第4層的協定資料單元,稱為區段。

實體層:主要讓資料透過實體的傳輸媒介傳送。該層設備分為被動式和主動式,被動式設備不需要電源供應,例如插座、連接器、接頭、連接纜線、實體媒體;主動式設備則需要電源,例如中繼器(Repeater)、集線器(Hub)、收發器(Transceiver)、數據機(Modem)等。

實體層將資料連結訊框編碼(Encoding)成一連串的1和0(位元),並轉成電或光的訊號,以供在第1層媒體(通常是電線)進行傳輸,同時檢查訊號必須同步,考慮訊號衰減等問題,最後提供服務給資料連結層。



資料連結層:提供連線實體(纜線與介面裝置)一個可靠的資料傳輸方法。該層設備包括網路卡、橋接器(Bridge)和交換器(Switch)。交換器會根據MAC位址來判斷訊框該往何處送,並會將所收到的資料送到連接目的地主機的連接埠,不會打擾其他不相干的連接埠。

資料連結層將網路層資訊封裝入訊框(第2層PDU)中;訊框表頭包括要完成資料連結功能的資訊(例如實體位址)。資料連結層透過將網路層資訊封裝入訊框的方式,提供服務給網路層,IP資料元會被封裝入訊框中,包括IP表頭的資料元會被當成資料。

在資料到達目的地之後,資料連結層會檢查訊框收件欄的實體位址,並進行資料錯誤檢查,以確保資料在傳輸過程中沒有發生錯誤。收件位址和資料檢查沒有錯誤的話,就褪去訊框,把第3層的協定資料單元往上送給第3層。



網路層:透過路徑選擇、交換路由訊息和定址作業,來達到連接不同網路之間傳送與傳遞封包的任務,若找不到目的地IP位址,就會將封包丟棄。該層設備主要有路由器(Router),另外現在已經有L3的交換器(又稱為IP Switch或Switch Router),透過專屬的ASIC晶片來解析第三層表頭(如IP Header)以達到傳送目的,因此通常可以提高到每秒百萬封包的效能以及數十個高速乙太網路連接埠之容量。L3 Switch的路由表可以對VLAN做更有效的管制,讓廣播封包不會無限制的傳送。

網路層的任務是在互連網路間移動資料。透過封裝資料,並附加表頭,建立第3層的資料封包(第3層PDU)來完成作業。表頭中包括完成傳輸所需的資訊,例如來源和目的地的邏輯位址。

第3層在檢查目的地的邏輯位址無誤之後,就會褪去第3層的表頭,把第4層的協定資料單元往上送給第4層。



傳輸層:負責將資料流從來源傳輸到目的地,並加以調整控制,使資料的傳輸精確可靠。傳輸層在TCP/IP通訊協定中,分為TCP和UDP兩種協定,其中UDP對於傳送來的資料單元不做確認,因此不保證資料的正確性,所以可靠性由應用層協定負責,包括TFTP、SNMP、DHCP、DNS等協定。

第4層會根據序號重組資料,如果沒有缺失,就把資料送給上層;如果有丟失,就發送訊號要求對方重送。



交談層:負責建立、管理以及終止兩個通訊主機之間的連線對話(傳輸模式有單工、半雙工、全雙工)。該層也利用檢查點(Checkpoint)來分隔對話,以便有條理地依序起始、終止、暫時中斷和恢復通訊。

第5層會根據服務點的號碼,向上分別傳送資料給所需的接收點,確保上層可以同時進行不同的連線交談而不會紊亂。



表現層:提供相同的資料格式,以確保發送端送出資訊可由接收端讀取。該層也提供三項主要功能,格式化(Formatting)、加密(Encryption)與壓縮(Compression)。

第6層會對壓縮的資料進行解壓縮,對加密的資料進行解密處理,然後比對資料格式,必要時翻譯成第7層所需的格式,以便呈現原文原貌,假如雙方的第6層無法溝通,就無法呈現網頁的內容。



應用層:最後該層提供常見的網路應用服務給應用程序介面,例如使用HTTP提供網頁瀏覽器解讀網頁內容的資料,將HTML所規定的網頁面貌呈現在電腦螢幕上。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甘特圖是由亨利·甘特于1910年開發出來的
可以用來顯示項目、進度以及其他與時間相關的系統進展情況
很多如Microsoft Project等專案管理軟體都可以用來製作甘特圖
當然VISIO也有圖樣範本可以來製作...

甘特圖


至於室內設計圖
由於本身以前學過AutoCAD
所以就用CAD圖檔插入物件的方式到VISIO
然後再進行一些修改

室內設計圖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國外部落格範本的網站

http://btemplates.com/

http://www.ourblogtemplates.com/

http://www.blogcrowds.com/

http://www.freecsstemplates.org/


最近變形金剛2預告片出來了
幫找了一個範本
而且評價還是5顆星耶
http://www.pyzam.com/bloggertemplates/details/transformers-3

除了替自己的部落格弄個不錯的範本
也多看看前輩們的作品
以後也可以來製作幾個分享給大家 ^^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VISIO的日曆製作還蠻簡單...

日曆


林老師也介紹了Google的日曆製作
這個就有很多應用了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林老師今天有教如何用VISIO來製作心智圖
終於有師父領進門,作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玩具心智圖


這是今天另外教的組織圖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林老師上VISIO課的時候提到以前沒聽過的「心智圖」
還說有人用VISIO來畫心智圖
不過我用VISIO試了很久
覺得很不好用,因為連接器的位置不好控制
或許選錯繪圖範本,或許還沒有抓到操作的技巧吧

後來上網查了一下,有專門畫心智圖的軟體FreeMind等
下載、安裝、試用了一下,覺得很好玩
呵呵 ^^
以後就可以用他來製作心智圖
看能不能改善我記憶力差的問題
不過製作出來的好像略顯單調



軟體名稱:FreeMind心智圖軟體
官方網站:http://freemind.sourceforge.net/wiki/index.php/Main_Page
下載網址: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freemind
中文範本:http://140.111.128.65/~gavin/mydata/webdata/freemind/
教學網站:http://km.tyes.tpc.edu.tw/f2blog/index.php?load=read&id=176
使用限制:無
語言介面:英文,繁體中文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路由器(router):
1.屬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三層設備
2.只能使用相同通訊協定、處理與傳送封包

匣道器(gateway):
1.屬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七層設備
2.能夠連接不同形態網路,轉換不同的通訊協定

另外對於學習區域網路與高速網路
介紹一個上乘武功密笈 - http://www.cs.nthu.edu.tw/~nfhuang/contents.htm

閱讀全文...
就是愛分享
這是我第一次用VISIO,感覺非常有趣
很早以前就想學了
所以能夠有機會學,覺得很幸運

購物流程圖



工作流程圖


魚骨圖


上網查一下,發現這個什麼死"魚"骨頭還大有學問勒!

  1. 魚骨圖注重思考法,依時間點尋找事件關聯性,透過聯想發散,尋找事件解決方式。
  2. 魚頭向右是找原因,向左是找對策
  3. 中央魚骨末端上:填寫「主要事件或問題」。
    主要魚骨架上:填寫與事件衍生出來的「因素或事項」。
    魚骨內小枝節上:填寫衍生出來的「元素」。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