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分享
一般在應用軟體的程式開發上,目前最常被使用的為「模型-視界-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簡稱MVC)的基本架構。如同一般的應用軟體開發,在資料庫系統的軟體開發上,從前端使用者至後端的資料庫伺服器,可依據程式開發的功能性不同,依邏輯架構可分為四個不同的部份,分別為:
  • 展現邏輯層:主要功能在於使用者介面上的表現以及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聯,目前皆以圖形化介面來展現結果。
  • 商業邏輯層:主要功能在於將使用者輸入的資料,或是將使用者從資料庫中所查詢的資料,依據不同企業文化或流程,經過不同程式的運算,或不同程式將資料彙整,再傳送至展現邏輯層,呈現出使用者的需求。
  • 資料存取邏輯層:主要是負責對後端資料庫如何進行存取的動作,例如採用SQL當成與資料庫之間的存取語言。
  • 資料邏輯層:主要是負責資料的儲存,以及資料的管理部份,通常此「資料邏輯層」即為「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資料庫」(Database)。

    以上四個不同功能層,之所以要依此邏輯方式切割的主要目的在於方便在架構實體架構時,可符合不同的需求和彈性地組合出不同實體的架構方式。而由於網際網路的普遍,從Client/Server的主從架構,演變成三層式架構,也就是將商業邏輯層獨立出來,並位於另一部伺服器之中,而此伺服器稱之為應用伺服器。

    三層式架構又分成兩種方式,其差異在於資料存取羅及所在的位置,其一位於應用伺服器,例如使用ASP.NET、JSP或PHP的網頁程式來開發商業邏輯時,在語法中直接嵌入SQL語法(如圖A);倘若在這些的網頁程式中,利用遠端呼叫(Remote Procesure Call,簡稱RPC)來執行資料儲存伺服中的「預存程序」,做為資料存取之用,並傳回應用伺服器的架構(如圖B)。


    資料庫系統是由一群彼此相關的資料,以及存取和管理這些資料的應用軟體所組成的一個集合體。

    而資料庫系統與應用軟體之間,就必須利用中介軟體(Middleware),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程式設計者必須面對不同的作業系統平台、不同網路協定以及不同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而發展出來的,讓使用者所使用或開發的應用程式可以單純化,將不需要考慮的因素給透明化。

    中介軟體有以下兩種:
  • ODBC:微軟公司所開發的「ODBC資料來源管理員」,分成為使用者所看見的「資料來源名稱」(DSN)和不同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驅動程式」(Driver)兩大部份。
  • JDBC:讓JAVA程式語言透過它來進行資料庫管理系統,主要可分為四種型態。

    塑模與模型
    模型就像房地產樣品屋的模型一樣
    在塑造模型的過程稱為「塑模」(Modeling)
    而塑模後的東西就是「模型」(Model)

    目前較為通用的模型大致有三種:
    1.資料流程圖:處理為主,注重資料流程動作
    2.實體關聯模型:資料為主,表示資料庫圖面
    3.統一塑模語言:物件導向,程式開發物件關係圖
0 Responses